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它所包含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取代了一些物品的作用,例如钱包、游戏机、相机等,因此平时出门带一部手机就够了。但是手机也和其他物品一样,也有质量高低之分,不同价位的手机所涵盖的功能自然也不一样,但是哪些手机所包含的功能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呢?
vivo 近期发布了一款中端旗舰机——vivo Z1。它搭载了与旗舰X21相同的处理器,但是在价格上却仅要1798元,确实颠覆了人们对于中端旗舰配置的认知。那到底这款手机的功能如何呢?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
全新的交互及解锁方式
在这全面屏当道的时代,vivo也没有落下自己的步伐,Z1采用了新一代全面屏设计。6.26英寸及19:9比例的大屏,可以带来了更强烈的视觉体验。而且因为全面屏设计,Z1在保留传统的导航键的基础上加入了全面屏手势操作,带来了更适合这个时代的交互方式。
vivo Z1的系统导航功能将屏幕底部划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从右边区域向上滑动是返回上一级,中间部分往上滑动是返回主菜单,左边区域向上滑动是调出菜单栏,从中间区域向上滑动时停顿一会,就可调出后台应用列表。
这些功能划分和原来的导航键保持一致,操作起来也更为方便,相信你习惯之后再也不会去用传统的导航键了。同时vivo Z1依然保留了原来的导航键功能,以照顾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既然是全面屏,那面部识别技术自然也会有。vivo Z1的Funtouch OS 4.0系统搭载的Face Wake面部识别,可快速检测人脸1024个特征维度,实现快速解锁。在日常使用时,如果配合抬腕自动亮屏功能,会带来更快更方便的解锁体验。而且Z1在机身背部还保留了指纹识别模块,兼顾了日常使用。
齐全且强大的拍照功能
习惯了全面屏的手势交互及解锁方式,也意味着你可以完全操控这台手机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有哪些功能。首先是拍照上,vivo Z1前置搭载的是三星2L8摄像头,像素为2*1200万(2400万感光单元);后置是1300万像素的AI智慧双摄。在相机界面中,vivo Z1包含有美颜、全景、专业、AR萌拍等功能,功能相当丰富。不过具体的拍照效果如何,让我们来看一些样张。
从样张中可以看出,在光线较为充足的情况下,Z1对于曝光度和白平衡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细节部分也清晰可见,整体画质真实自然。
在拍摄近景或特写时,Z1后置双摄及AI算法功能,可以达到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拍夜景时,除了曝光外,比较忌讳的就是画面中的高光部分了,非常容易出现过曝的情况。但是在样张中可以看出,相机对于高光部分的压制也做的很好,不会出现部分过曝的现象。
对于自拍党来说,手机的自拍及美颜功能极为重要。vivo似乎也洞察到了这一需求,Z1前置就搭载了2*1200万像素(2400万感光单元)的双核摄像头,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基础;而且Z1还配备了智能美颜功能,可根据你的肤质及光线条件智能美颜,让你怎么拍都美丽。
从样张对比中就可以看出,美颜前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小姐姐虽然是素颜拍摄,但是经过了手机的智能美颜功能,就变得如同精心打扮一般,且美颜效果较为真实。
不仅如此,Z1相机中还设置了AR萌拍功能,并自带有各种样式的贴纸。Z1在萌拍时还支持拍摄效果实时预览功能,选到不满意的贴纸还可以更换。这个功能对于比较喜欢卖萌、搞怪的妹子会比较有用。
智能便捷的Jovi
介绍完拍照部分,下面就介绍一下Z1独特的AI功能。vivo Z1所搭载的Jovi人工智能助理是vivo手机独有的,它包含了智慧场景、智慧识屏、游戏模式等功能,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游戏模式是vivo为广大手游玩家所推出的模式,在此模式中,手机会智能调配CPU及优化内存,提升手机的性能,让你可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同时在游戏当中,你还可以设置后台通话、屏蔽通知、游戏画中画等,让你在保持与外界联系的同时,避免游戏中断。这样的游戏模式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vivo Z1的智能场景功能是生活的一大助手,它包含了天气、运动、快递、赛事等信息,让你在负一屏中就能了解到,不用再去翻阅一个个APP。如果你经常出差,智慧场景功能还可以提供目的地城市的道路、天气、酒店等信息,就像一位私人助理一样为你提前准备好一切。
智慧识屏功能可以智能提取屏幕上的文字,实现快速查阅信息、预定酒店等。例如你平时在阅读时,对一段文字中的字、词不是很了解,在阅读界面中长按文本,智慧识屏功能就可以将那段被按住的文字按照语义拆分成易于选取的字或词。你可根据个人选择,将字或词翻译、搜索、复制、分享等,易用便捷。
总结:
经过一番测试之后,不难发现vivo Z1的各项功能非常贴合用户日常的使用需求,特别是全新的手势交互方式和Jovi人工智能助理,相较于传统的手机更加智能和便捷。全面屏和人工智能无疑是手机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你还在使用传统的非全面屏手机,不妨入手一台vivo Z1体验一下。
原创文章,作者:lizeya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ntutu.com/doc/114882.htm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