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很多手机厂商都看中了智能手机大屏化这一趋势,纷纷突出各种大屏手机,不过并非所有的手机厂商都能够在大屏之外,使手机具备更优秀的特色。今年年中期的时候,笔者曾向大家介绍过一款带有原笔迹手写功能的Gnote手机,当时Gnote便以其大屏配合原笔迹手写等等特色吸引了不少用户的眼球,而目前Gnote第二代“Gnote2”更是以更强力的优势到来。今天先带大家欣赏一下Gnote2的特色外观。
5.3吋Gnote2图赏
Gnote2在外观方面相对于第一代Gnote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直观来看的话,几乎看不出两款手机之间有什么联系,不过共同点就是屏幕都非常的大。而Gnote2的屏幕也是相对于之前的Gonte的5.0英寸做出了升级,达到了5.3英寸,并且采用了全新的全贴和技术,同时分辨率也相应的进行了提升。
一改Gnote比较圆润的造型,Gnote2的造型更加方方正正,加上屏幕的进一步增大使其机身尺寸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达到了151*79*10毫米(Gnote尺寸为149.8*81.0*13.0毫米),给人一种小平板的直观感觉,非常霸气。
方正造型内嵌5.3吋qHD大屏
Gnote2在外观方面最明显的便是其5.3英寸的大屏,其分辨率为qHD(960*540像素)级别,在全贴合技术的支持下,其显示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很亮很清透。正面各种方方正正的造型设计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规矩。
Gnote2的显示效果不错
屏幕上方和下方都设计了两条带有质感的银色边框,提供了一定的商务气派感。除了两个边框,整个正面都几乎在一块平坦的大屏幕范围之内,上方的听筒为了配合机身正面的协调性,也被刷成了黑色。另外,稍往左侧还可以看到一枚高达2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非常不错。
屏幕下方并没有设计外置的触控按键,而是将其按键设计在了屏幕显示区域内的底部。从左至右分别是返回键、Home键、后台键和一个功能键。机身底部的银边框上是经纬科技的“Ginwave”品牌LOGO,可见经纬科技对于品牌宣传的重视。
电磁手写笔为Gnote2添彩
Gnote2的虽然机身尺寸上相对于Gnote略有增加,不过其厚度则降低了大约3毫米的程度,达到了10毫米厚度,所以从侧面看,Gnote2并不十分厚重。机会整体重量也相比Gnote的230克降低不少,达到了197克,所以压手感并不会像Gnote那么明显,不过由于机身本身仍然比较宽大,所以也能够比较明显的感觉到分量感。
电磁手写笔位于机身底部右侧插孔中
机顶是耳机孔
Gnote2机身顶部和底部一样都是银色的边框,顶部只有一个3.5毫米的标准耳机插孔设计在最右侧位置,常见的电源键/锁屏键和micro USB接口则位于机身右侧上方,左侧相对应的位置是调音键。个人感觉Gnote2的按键舒适度非常不错,手感很柔和,而同时机身的反应也比较迅速。
机身底部比较明显看到的除了麦克风孔、后盖抠手位,最大的亮点当属其手写笔了。Gnote2依然如第一代一样,具有电容屏+电磁屏双触控结合的操作体验,借助这支手写笔能够提供原笔迹手写的良好体验。
白色后盖简洁大方
Gnote2采用了白色的机身后盖设计,后盖底部略有暗纹,虽然比较光滑,不过并不太容易沾染指纹。整个后盖上方和下方依然具有一些棱角,左右两侧则设计了适当的弧度,提供了不错的手感。
纯白色的后盖
后盖上方是一枚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底部配备了LED闪光灯。摄像头外围的银色金属圈比中间的玻璃略高,用手摸能够比较明显的感觉到,这对于摄像头外部的防刮的保护还是能够起到不错的作用的。另外,在摄像头左侧还能够发现另一个麦克风孔,结合机身底部的麦克风孔,双麦克风能够起到不错的降噪效果。
后盖底部的扬声器相对于很多手机的迷你风格不同,长度达到了4-5厘米的样子,很搭配Gnote2的大块头机身,也很显大气。
大块头电池提供续航
借助底部的后盖抠手位打开Gnote2的后盖还是非常方便的,机仓内部的电池块头不小,其容量也达到了2750mAh的水平,这对于大屏手机来说,电池容量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值得关注的因素,而Gnote2的2750mAh电池所提供的续航也能够免去很多人对于其续航支持的担忧。
打开机身后盖状态
Gnote2能够支持WCDMA+GSM网络双卡双待,两个SIM卡槽均位于电池上方最右侧上下排列,上方有SIM1/SIM2的标识。SIM卡槽左侧是micro SD卡的卡槽位置。
两个SIM卡槽上下排列,左侧是micro SD卡槽
对于Gnote2的外观个人还是具有比较大的惊喜的,Gnote2的外观风格相对于Gnote作出了比较大的改变,并且其改变的效果还是不错的。Gnote2黑、白、银灰的整体色调依然很显低调,而其5.3吋的大屏又使其外观在低调当中显出十足的霸气,相信很多用户也非常关注其电磁手写笔的原笔迹手机等升级体验,请继续关注我们之后带来的关于Gnote2的性能等详细评测。
原创文章,作者:runhua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ntutu.com/doc/102288.htm
登录后才能评论